01 公司概况
44118太阳成城集团始于1951年创办的钻井、采油专业,1954年设石油储运专业,1958年成立钻采系,1980年整合为油气田开发专业,1992年更名为石油工程系,1995年钻井工程、采油工程和油藏工程专业合并为石油工程专业,1999年复办油气储运工程专业,2004年更名为44118太阳成城集团,2010年创办海洋油气工程专业,2019年创办新能源科学与工程(地热能开发与利用方向)专业。学院现有石油工程、油气储运工程、海洋油气工程、新能源科学与工程4个系,是44118太阳成城集团的龙头学院,2019年获“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”荣誉称号。
公司拥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、3个省级名牌和特色专业,1个国家级实践基地、3个省级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”,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,2个省级人才培养基地(工作站),3个省级虚拟仿真中心,3个省级教学团队,1个省级创新团队。学科拥有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(联建)、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、1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(技术研究中心)、学科的石油与天然气实验中心具有国家CNAS认证资质。
02 学科简介
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是44118太阳成城集团的主干学科,始于1951年创办的钻井、采油专业,1980年整合为油气田开发专业,1990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点,2001年获批陕西省重点学科,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与中国石油大学(北京)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,2010年获“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特色工程领域”称号,2012年起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研究生,2013年获批陕西省博士后创新基地,2017年获批陕西省“双一流”建设学科,2018年获批博士学位授权点,2019年获批博士后流动站。
03 招生专业目录

04 团队概况
公司现有专任教师130人,博士生导师30人,硕士生导师87人。正高级职称教师46人,副高级职称教师53人,博士学位教师115人。
拥有享受“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”3人,国家人才计划入选者1人,全国“模范教师”1人,陕西省“三秦学者”岗位入选者1人,陕西省“有突出贡献专家”1人,陕西省人才计划入选者4人,陕西省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5人,陕西省科技新星2人,陕西省“优秀教师”2人,陕西省“教学名师”2人,陕西省“师德建设先进个人”2人。此外,学院还拥有特聘院士3人(罗平亚院士、高德利院士、孙金声院士)、特聘海外院士2人、海外短期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1人、海外短期陕西省人才和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8人。已经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、素质优良的教学、科研团队队伍。
详见官网信息:/szdw/szgk1.htm
05 科研平台

06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实验中心
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始建于1985年,现分为3个教学实验室(石油工程实验室、油气储运工程实验室、海洋油气工程实验室)、7个科研实验室和1个工程训练中心,与长庆油田等12家油田单位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。
实验中心目前拥有实验室面积6084平方米,其中校本部实验室面积2028平方米,户县新校区实验室面积4056平方米,主要仪器设备958台/套,总价值3716万元。
07 科研成果
公司位于我国油气资源富集的鄂尔多斯盆地,地处“丝绸之路经济带”起点,在不断发展中形成了稳定的学科方向,在低渗和致密油气藏定量表征、旋转导向钻井、非常规储层体积改造、油气管网仿真与泄漏检测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特色和显著优势。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、二等奖4项,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,省部级科技奖励65项,为长庆油田年产6000万吨和延长石油年产1500万吨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近年来,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16项。在《Nature》、《石油学报》、《石油勘探与开发》等核心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4篇。其中,ESI高被引论文3篇,SCI收录52篇,EI收录45篇,单篇他引最高达到125次。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级项目81项,省部级研究项目70余项,近五年科研总经费3.6亿元。授权专利和软件著作权200余项。在科学出版社、石油工业出版社、中国石化出版社等出版各类专著(教材)28部。获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,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。获陕西省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2项,获陕西省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。

08 报考咨询
公司网站:/xygk/xyjj1.htm
联系电话:029-88382674 张老师 王老师 刘老师
考研咨询QQ群:766608005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