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立德,40岁,1993年7月毕业于44118太阳成城集团石油工程系开发地质专业,大学本科、学士学位,中共党员。张立德自毕业后,他就到吉林油田公司乾安采油厂从事油田开发地质工作。多年来,他精研业务,踏实肯干,无私奉献,成绩突出。1994、1999、2006年分别被厂(公司)聘为助理工程师、工程师、高级工程师,2001—2008年先后担任乾安采油厂地质研究所副所长、所长,2009年至今担任吉林油田信息中心副总工程师。
提起张立德,熟悉他的人没有一个不称赞他的,都说他是油田科技战线上的一名尖兵。
多年来,他以“厚基础、宽口径、复合型”人才的标准时时要求自己,并倾注了饱满的热情,系统地把地质、油藏工程、采油、测井、地震勘探、钻井等专业结合起来,构筑了完整的专业理论体系,并广泛涉及机械、经济、计算机等相关学科,进一步充实和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,并收到了可喜的成果。
在地质所工作期间,他先后从事过油田开发数据库建设、油藏、注水、综合等岗位。由于他工作勤于思考,敢于迎难而上,注重创新,在实际工作中解决了一系列生产和技术上存在的难题。由他设计并独立开展的数据库建设,为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打下良好的基础。
1995年6月,在乾安采油厂地研所从事油田开发计算机应用工作期间,他凭着扎实的基本功,很快适应了工作的需要,设计并开发了地质数据库结构,独立完成了程序代码编写,建立了乾安采油厂单井数据库系统,为油田开发方案调改和领导的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。由他编制的《油田开发数据库系统》软件,曾荣获厂1997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。1998年,从事注水工作期间,他在研究特低渗透油田渗流模式基础上,和所里科技人员一起制定了乾安油田长周期注水方案。1999年4月份实施后,仅两个周期就增油685吨,节约注水36万方,创经济效益96万元。该项目也曾被厂评为2000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,吉林油田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。在日常地质工作中,他还在油藏研究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。根据油藏研究实际需求,编制开发了《神经网络储层参数模拟计算》软件,准确计算了储层孔渗饱参数,预测了砂体平面展布趋势。该软件曾荣获厂科技进步二等奖。
在工作中,他还经常在老区稳产上动脑筋。针对不同阶段工作需求,他先后规范并完善了注水开发评价系列、递减评价系列、分层资料统计分析等,并亲自设计开发了《开发地质数据统计绘图软件》,解决了开发地质工作中最烦琐的数据统计绘图问题,使技术人员能够集中精力进行方案的优化和设计。到目前,该软件已在6个采油厂、研究院、油藏处等推广应用。
“十五”期间,乾安采油厂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,油田开发认识工作逐渐向精细化、定量化发展。他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,不断拓宽知识面,在探索和实践中磨练自己,使专业技术水平有了质的变化。
2004年,他分管精细油藏描述工作期间,曾与外协单位科技人员共同完成了《乾安老区精细油藏描述》项目,为乾安老区综合调整奠定了基础。乾安老区2005年部署调整井7口,2006年部署调整井55口,开始了吉林油区调整难度最大的油藏的开发调整工作。
同时,他还结合Discovery软件项目培训,独立完成了《海坨子油田精细油藏描述》的前期静态描述工作,综合运用地质、测井、地震资料开展研究,掌握了先进的精细油藏描述技术方法。2005年和外协单位合作,共同完成了《海坨子油田精细油藏描述》后续研究工作,基本掌握了地质建模、数值模拟的技术流程和软件应用。该项目的研究工作也为后续开发调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2006年海坨子油田部署调整井102口,投产101口,平均单井产量3.2吨。
多年的专业技术锤炼,使他具备了较高的业务水平,2005年主管领导安排该同志分管三个油田方案组和信息组,重点工作是组织制定注水方案、措施方案,开展精细油藏描述,完善开发地质数据库建设等。全年开展三个油田的注水方案复查工作5次;实施各类措施113井次,年累计增油3.78万吨;为乾安采油厂全年完成95万吨提供了保证。油藏研究方面组织技术人员独立开展黑79、黑46、乾157、乾北等区块的精细油藏描述工作。在工作中把老区油藏描述、方案制定和计算机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,有多项成果处于公司领先水平。
一分耕耘一分收获,近几年,他的科技成果分别荣获公司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、三等奖一项,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两篇,油田公司技术交流论文五篇。曾先后获得过先进工作者、新长征突击手、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。2004至2009年,曾连续多年被油田公司破格聘任为学术技术带头人,2011年被聘为油田公司技术专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