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叫骆礼杰,今年25岁,2020年7月本科毕业于44118太阳成城集团石油工程专业,同年8月到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参加工作,先后担任采油管理十区技术管理室见习技术员、技术管理室单元管理岗、边远井一站副站长,现任技术管理室副经理。
一、 不负青春,无惧荒凉
2020年8月,22岁的我通过学校招聘会来到胜利油田,培训半个月后,根据个人意愿,我乘上了去往孤岛采油厂的大巴车。一个半小时的路程,眼见着景色从繁华变成荒凉、从高楼变成平房。此时的我心情十分复杂,有离家2900公里的忧伤、从校园初入职场的紧张和对荒凉景象的迷茫。但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,我的心情又发生了转变。领导和同事在工作、生活中都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帮助,让我渐渐融入这里,那随处可见的抽油机和盐碱地也变得亲切。看着身穿红工衣、平均年龄比我大20岁,在各个角落战天斗地、挥洒汗水的师傅们,心中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梦想也更加坚定。我决定要扎根在这荒凉的地方,成为一名光荣的、合格的石油工人。
为了更快的适应工作岗位,我开始主动加班,在每一个夜晚、每一个周末、每一个假期:在国庆时放弃假期留在单位值班,和师傅们一起去现场盯施工、看井况;年关恰逢疫情,选择就地在单位过年。我像一块海绵一样疯狂的汲取知识,功夫不负有心人,2021年8月,在胜利油田和采油厂组织的实习期答辩中均获得二等奖并荣获“胜利新星”称号。
二、 好学力行,自强不息
2021年9月,我从管理区技术管理室来到边远井一站进行学习锻炼,我发现一线的实际生产和工作内容与在书本上学到的理论并不一致,如何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是我急需解决的问题。遇到不懂的问题,我不忘学校的教诲,拿出在学校学习的劲头,白天谦虚的向每一位师傅请教,晚上回到宿舍用电脑查资料文献或者拿起电话向员工请教,不搞清楚誓不罢休。由于管辖油井地处偏远、分布零散,为了更快地掌握油井情况,不论是白天还是夜晚、是周内还是周末、是工作日还是节假日,我不放过任何一次随行去现场的机会,在手机备忘录里记下每一口井的上井路线、路况、到达时间。到井场后在笔记本上记下每口井的出液情况、生产参数、设备运转情况。同时和师傅们一块儿扛管钳、抡榔头、换皮带、换电机、换盘根、洗井量油、取样化验、三标整改……。实践长才干,历练出人才。在站上的半年里我的笔记写满了笔记本,掌握了管辖油井的位置和生产情况,学会了现场操作技能,也褪去了刚出校园时的青涩。
三、 精细管理,创新无限
2022年7月,由于我的优异表现,管理区决定任命我为技术管理室副经理。技术管理室相当于管理区的“大脑”,承担液量、产量工作量与效益目标合理优化匹配;单元、井组、单井的动态分析和注采调整;技术方案制定,实施后效果跟踪及效益评价等职责。干好技术室工作,才能贯彻落实总书记“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”的指示。为此,我发挥自身优势,为管理区技术管理室带去青春活力和创意想法。
针对管理区管辖油藏“薄、小、稠、蜡、散”、单井拉油造成无法大幅提液的生产瓶颈,我们打破“无管输不能注水”的思想禁锢,从“分、压、借、补”四个方面做足水文章。“分”即就地分水回注,在井场建立一体化分水+回注装置,实现“增产量、降运费、补能量”一举三得的好效果;“压”即压驱注水,对低渗透区块采用大排量高压注水,建立压力场,快速补充地层能量;“借”即跨区借水,利用相邻管理区注水井对对应油井实施注水;“补”即完善井网补充地层能量,设计注水井和水源井,构建注采井网,完善注采对应。通过上述四项工作的实施,管理区日提液增油50t/d,实现增产超产。有付出就会有收获,2022年12月,我撰写的《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油田企业自主经营管理》论文荣获中石化现代化创新管理论文二等奖。